近日,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与地球学院柯才焕教授课题组在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期刊上以“Morphological analysis of Rhynchospio aff. asiatica (Annelida: Spionidae) and comments on the phylogeny and reproduction of the family Spionidae”为题发表研究论文,厘定了中国海域鼻稚虫属的一个新记录种,揭示了海稚虫科的系统发育及繁殖演化规律。
环节动物门(Annelida)多毛纲(Polychaeta)海稚虫科(Spionidae)鼻稚虫属(Rhynchospio)物种在全球近海广泛分布,亦在我国黄海沿岸习见,常呈现高丰度,在动物分类学、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学功能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山东省青岛市著名景点栈桥附近的潮间带是鼻稚虫的一个重要分布地点,曾有多次采集到鼻稚虫的文献记录。不同研究者依据形态特征,将其鉴定为R. arenincola Hartman, 1936【模式产地:美国加利福尼亚】、R. glutaea (Ehlers, 1897)【模式产地:智利蓬塔阿雷纳斯】及R. aff. asiatica【记录采集地:韩国庆尚南道】等多个种名,然而其分类地位一直未被确定。此外,其所属海稚虫科物种多样性高,学术界对海稚虫科各属间系统发育关系与繁殖特征演化顺序仍存在诸多不同观点。
鼻稚虫属12个有效种的模式产地(A)和系统发育树(B)
该研究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等手段,在海稚虫科分类和系统演化方面取得如下进展:
1)厘定了我国黄海近岸多毛纲海稚虫科鼻稚虫属的一个新纪录种——腺鼻稚虫Rhynchospio glandulosa Radashevsky & Choi, 2021。2)重建了海稚虫科各属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解析了该科各属已知的物种繁殖特征。3)从分子系统学角度,推测海稚虫祖先不具鳃(branchiae),薄膜卵(thin-enveloped ooctyes)的出现晚于厚膜卵(thick-enveloped ooctyes),解答了长期困扰分类学者的海稚虫祖先是否具鳃、薄膜卵和厚膜卵演化的先后顺序等问题。4)通过与已有研究结果的对比,指出构建系统发育关系时仅依靠形态特征数据可能无法排除异源同型(homoplasy)现象的干扰。
该论文第一及通讯作者为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MEL)杰出博士后王智,共同作者包括实验室柯才焕教授、香港浸会大学邱建文教授、中国海洋大学于子山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徐婷研究助理教授和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match心纪莹璐工程师。该研究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1M691866)、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GML2019ZD0404、GML2019ZD0409)、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香港分部(No. SMSEGL20SC02)、MEL杰出博士后基金和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No. 202110384077)的联合资助。
文章来源
Wang Z*, Xu T, Qiu JW, Ji YL, Yu ZS, Ke CH.Morphological analysis of Rhynchospio aff. asiatica (Annelida: Spionidae) and comments on the phylogeny and reproduction of the family Spionida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22, 40(3): 1257–1276.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07/s00343-021-1068-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