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学普及
科学普及

海洋代言人丨王传超:从DNA里寻找答案:五万年来,人类是如何沿海迁徙的?

2021/07/16点击次数:

70.8海洋体实验室

113E7


70.8 Talk

 海洋科学、人文、艺术谈 

 

我们虽然不知道人类的迁徙什么时候可能会在哪里结束,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人类的旅程不会终止,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也不会终止。


9429

王传超

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人类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所长

 

 

各位老朋友、新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人类学研究所的王传超。 

大家可以看到我今天讲的话题是人类祖先5万年前的故事,那有同学就会问,我们是海洋的一个论坛,你去讲5万年前的故事,这有什么关联呢?其实这里面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首先我也是海洋学的科班出身。我是在2010年的时候是从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生物学毕业,所以我是科班出身。

因为我的记忆力不是特别好,海洋生物学的门纲目科属种太多了,我实在记不住。然后我就问我的老师,我说我有没有一个简单一点的生物学的专业可以去做,他就跟我推荐说那你去做跟人类有关的吧,因为我们全世界的人类只有一种,所以我后来就选择了做考古学和人类学这样一些专业。后面我又加入了语言学,所以我经常开玩笑说,我也不知道我究竟在做什么样的事情。

 


Part 1


200多万年前的南非

被鹰叼走的3岁男孩

 

我们先回到200万年前的南非,地球已经处在一个气候非常大的转型时期。那么我们知道在非洲,它有非常多的森林和灌木丛。但是到200万年前的时候,森林和灌木就逐渐消失了,气候变得非常干燥和寒冷。

这个时候,整个非洲可能都变成了是稀树和草原所覆盖的地方,然后我们人类就开始非常直接地暴露在一些像猛兽和猛禽的视野下。我们看到在这样的草原上,其实人类就成为捕猎者非常好的一个猎物。  

当时的人类没有我们现在的一些工具,也没有我们现在的一些武器。那么,他们打猎可能需要成群结队,如果稍有不慎,或者离开团队的话,可能就会遇到生命危险。在200多万年前的一天,在一个出去打猎的团队里,恰好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这个团队里有一个三岁的小男孩,不小心离群了,他的头顶上盘旋着一只非常巨大的鹰雕,它已经觊觎这个小男孩很久,一看到小男孩离队,这只鹰雕马上扑上去。于是很不幸,这个小男孩可能刚刚离开他的父母没多久,就命丧在这只鹰的鹰爪下。 

直到了200多万年之后,我们才发现这样一件事,是在南非的一个叫做汤恩的采石场里,才把这个小男孩发掘出来。

 

18DE4

 

这是他当时的头骨,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他的眼眶里有被鹰爪击穿的一个痕迹。我们可以想象,他当时肯定是处在极度痛苦之中,就不小心就丢掉了自己的生命。 

那么200万年前的这一起谋杀案件,其实对我们人类学的研究来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保留下来的化石材料,成为了我们研究人类进化的关键。我们发现这个小男孩的枕骨大孔,就是在他脑颅和脊柱的连接处,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跟这个大猩猩相比较的话,它是处在一个偏向于中间的位置,最下面是我们人类的枕骨大孔,几乎是接近我们颅骨最中央。那么他的枕骨大孔已经是偏向于中央了。 

这样的话,其实对于我们人类进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即我们可能可以由此推断出来,他应该是已经可以两足直立行走了,这样的话他才可以把头颅直起来。我们如果去过动物园,你可以看到很多猩猩或者猴子,它们的头颅像是非常前倾的。 

 

18FD8

 

我们人类的头颅和我们的脊柱几乎是一个垂直的关系的。这个小男孩正好处在一个中间缺环的位置,正好处在一个黑猩猩和人类之间这样一个位置上。在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之后,我们一直在寻找这样一个中间的证据,介于人和猿之间的证据。这个非常不幸的小男孩正好是处在了这样一个中间缺环的位置,给我们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我们的祖先可能是由猿到人的这样一个过程。

这是200万年前的非洲。

 

 

Part 2


30万年前的摩洛哥

 

我们再来到30万年前的非洲。

这下不是在南非,而是在北部非洲,在摩洛哥,它是在一个非常靠近海洋的地方。这个图上是我们还原它考古遗址的一个地方。

30万年前,整个非洲还处在一个稀树草原的环境。那么当时的人类,比如说在摩洛哥的考古遗址的这群古人类,他们是生活在一个非常隐蔽的岩洞里,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躲避像一些猛兽和猛禽的猎杀。他们只有生活在这样一些岩洞里,才能够得到生命的保障。他们偶尔也会登上一些山峰,那么就可以眺望到远处蔚蓝的一大片海岸。  

也就是说,他们在海岸边,完成了一个非常重要意义上的进化。

 

FDA1

 

我们前面讲到我们人类的枕骨大孔,像刚刚的小男孩还处在一个更加偏向于中间,但还不是中间的位置。那么30万年前的这一批古人类,他们的头颅已经和我们现在没有任何区别了。他们的大脑比刚刚的小男孩增大了,是原来的三倍,由原来500毫升左右的脑容量,变成了现在的1300~1400毫升这样的一个大脑的容量。

我们知道,大脑是人的一个关键,我们需要用它去思考,去产生复杂的思维活动。 

这时候,其实已经完成了由猿到南方古猿再到我们人类的这样一个过程。

如果他们出现在比如说我们中华城的一条街上,去商店买东西,我们完全区分不出来他们和我们有什么样的区别。这是30万年前,人类的一次巨大飞跃。 

 

68A41

我们人类从200多万年前到300多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再到能人,再到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经过了几百万年的演化,那么他们从外貌特征上已经非常接近我们现在在座的每一位听众,他其实也完成了我们人类由文化到技术这样一系列的转变,我们称之为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其实也就是晚期智人。 

 

 

Part 3


5-10万年前的中东

 

我们再沿着时间线,回到5~10万年前的中东。

5~10万年前,地球是处在一个冰期的最盛时期。那时的气候条件会比30万年前、200万年前更加恶劣,那么它就会更加干燥。

我们可以想象,在非洲这样一个环境下,食物可能受到很大限制,那么这时,我们人类就开始需要走出去。我们人走出去的一个点,就是在中东这一块地方。我们根据现有一些考古学的遗址发现,比如说在这张图上,我们每一个这样的数字标签,就是一个发掘出来人骨的考古遗址。 

我们可以看到,按照这样的一些考古遗址的分布,可以画出人类可能走出非洲,扩散到欧洲、亚洲的路线。其中一条可能是经过了埃及北部,穿过西奈半岛;另外一条可能是穿越巴布曼德布海峡,到达阿拉伯半岛,然后最南端的也门,再逐渐走出去的这样一个过程。

这大概是发生在5~6万年之间这样一个时间段。那么他们的路线,就是我刚才讲到的,从经过巴布曼德布海峡,然后向东扩张,穿过了阿拉伯半岛,再沿着也门-阿曼的沿岸到达了波斯湾,然后沿波斯湾到达了印度的次大陆,再到达其它大陆架,而后再经过萨胡尔,最后才到了澳大利亚。这个时间,大约是在5~6万年之间,他们到达澳大利亚南端大约是在4.5万年前。

C6C35


我们整个人类沿着海岸线迁徙这样一条路线,不但有考古学证据的支持,同时也有非常多的基因研究来支持这个观点。

基因研究,其实就是我正在去做的事情。我们知道人类的DNA包括了很多不同部分,有来自于父母双方的,我们称为常染色体;有单独来自父亲的,我们叫做男性的Y染色体,它只能从父亲这边单向传递;同时还有来自于母亲的,就是线粒体,它只能够由母亲传给她的后代。所以,Y染色体可以忠实地反映父亲的历史,线粒体可以忠实地反映母亲的历史。

我们单独拿男性的Y染色体,去回溯整个人类迁徙的这样一个过程,可以把全世界的人类,不管你的肤色,不管你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把你的Y染色体,像编一本家谱一样,回溯到20~30万年前的非洲大陆。

那么就像我们前面提到在摩洛哥发现的,30万年前的人类它已经具有了我们现在所说的解剖学界上现代人所有的特征。我们通过DNA也可以回溯到20~30万年前的非洲大陆。

在非洲起源之后,人类很快就面临着一个走出非洲的过程。我们前面提到,5万多年前,他们经过中东,然后走出非洲,沿海岸线不断迁徙。我们现在有两类男性的Y染色体的类型,它们可以非常明确地指向非洲,其中一种类型,我们把它命名为C。我们的命名方式也非常简单,不像海洋生物学一样。我们是用最简单的ABCD这样一个字母。


949D


那么我们命名为C类型的Y染色体,可以说完美地展现了人类沿着海岸线绕过印度次大陆,走到了中国南方和东南亚,然后分成两个分支。一个分支继续南下到达东南亚和远大洋洲,就变成了现在那里的原住民,像巴布亚人、新几内亚人,我们称他为尼格利陀人。他们身材矮小,皮肤黝黑,身高可能只有1.3~1.5米左右,但他们在3~4万年前,就已经涉足东南亚这块大陆,并且很可能是乘坐独木舟,逐渐迁徙,来到了东南亚这么多散布在海洋上的一些大大小小的岛屿上。

另外一个分支,由分开之后继续北上,也沿着海岸线到达了北亚和西伯利亚。他们变成了现在蒙古族的祖先。我们可以看出来,由这些东南亚的尼格利陀人,再到这些蒙古人,他们现在的外貌特征有非常大的差异。但如果追溯到34万年前,他们是有一个共同的祖先。

同样还有另外一种类型,我们称为男性的Y染色体D这种类型。这种类型也差不多是沿着相同的路线,只不过他们形成了不同的人群。比如说他们到达印度洋上的安达曼群岛,形成了安达曼人,也是皮肤黝黑,身材矮小。我们在中国的历史文献里边会经常提到昆仑奴,很可能在那个时候指的就是这些在印度洋上、南亚、东南亚的这些小黑人。他们可能会被作为奴隶贩卖到中国。

另一个分支,沿着海岸线,可能经过台湾再继续北上到达日本,他们在2~3万年前就变成了绳文人。绳文人是日本人的祖先之一。为什么叫绳文人呢?是因为他们会在陶罐上画一些花纹,这说明当时已有了制陶技术,并且他们会用一些花纹来做标识,形成他们特殊的考古文化,就叫做绳文人。他们现在的后代就是在日本叫做阿伊努人,类似中国少数民族的这样一个族群。 

同时,还有一个分支就到达了青藏高原,变成了现在的藏族人群。

我们可以看到,经过几万年的时间演变,人群也在不断地变迁。他们沿着海岸线迁徙、不断扩张的历史,却永远被记录在了他们的DNA里。

 

 

Part 4


1.5万年前到2万年前的白令海峡

 

我们再来到1.5万年前到2万年前的白令海峡。

那时是末次冰期时期,就是地球上最后一次冰期,并且这是在冰盛期,气温非常寒冷,导致全球的水都结冰,海平面下降。 

这样的话,白令海峡,就是连接西伯利亚和和北美洲的这块地方,由于结冰它就变成了白令陆桥。  

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个时候,整个西伯利亚肯定也是被冰雪覆盖,那么来到这里的人类怎么样才能生活呢? 

他们主要要去猎取当时生活在这里的一些大型的哺乳动物。比如说,猛犸象。于是在1.5-2万年前的某一天,当一群猎人追逐着猛犸象的足迹,在不经意间可能就越过了由结冰而形成的白令陆桥,他们就由西伯利亚来到了美洲。 

 

43885


当时的美洲,我们可以想象,完全是一块新的天地。当时是什么人来到了广阔的美洲呢?我们现在通过遗传学的证据可以给出答案,他们是由两拨人群混合形成的,其中一波人是来自于西伯利亚的这些古人类,他们是在2.4万年前生活在贝加尔湖旁边,创造了马耳他文化,再加上我们的祖先两拨人群混合而成的,他们越过白令海峡到达了美洲。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美洲原住民,就是我们所称的印第安人,他们从外貌特征上和我们是非常相近的。他们的皮肤色,包括他们的面部特征,跟我们会更相近。

原因是什么?因为在发生人群混合的时候,我们的祖先给他们贡献了60%DNA,而生活在贝加尔湖的,来自于西方的这群古人类,只给他们贡献了40%DNA

所以他们跟我们的祖先其实是更相近的。

当他们来到了美洲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美洲的环境是非常好的。相比于被冰雪覆盖的西伯利亚,美洲几乎是一个天堂。因为美洲到处生活着各种巨大的哺乳动物,比如说猛犸象、野牛、树懒,还有野马等等。

来到美洲的这些原住民,他们可以使用长矛和一些投掷枪,可以毫不费力地就捕杀到各种大型的动物。这也就造成了在后边的几千年的时间里,这些大型动物在美洲都相继灭绝了。 

他们使用的工具,我在左图给大家呈现出来的是两面打制的、非常薄的一些矛的枪头。我们称它为克洛维斯枪头(下图)。


18839

 

这些枪头,它是非常锋利的,它是我们人类在技术工具上的一大进步。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用长矛来猎杀这样一些大型的哺乳动物。 

他们很难靠近这样一些哺乳动物,就需要用长矛、用投掷枪,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来猎杀这样一些大型的哺乳动物。 

借由这样一些典型的工具和器物,他们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就沿着海岸线由北美洲一路来到了南美洲。

为什么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呢?

因为在15000年以后,末次冰期结束,天气开始回暖,整个地球开始了逐渐的升温,就会造成冰雪开始融化。首先融化掉的就是沿着海岸线的这一圈,融冰之后就形成了一个人类迁徙的走廊。 

这些来到美洲的,印第安人的祖先,他们就沿着这条冰雪融化的走廊,由北美洲一路来到了南美洲。可能是在短到几百年,长到一两千年的时间内,他们就占据了整个美洲。

同时,我们根据最近几年的一些遗传学研究,还发现另外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也是更令人震惊的这样一个现象。

我们发现在南美洲亚马逊森林里面生活的这些美洲原住民,比如说像Surui,还有一个叫做Karitiana他们和我们前面提到的生活在安达曼群岛上的安达曼人、生活在东南亚的像巴布亚人和新几内亚人这样一些小黑人,在遗传学上有着更紧密的关系。所以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就提出另外一个观点——早期人类很可能还存在着一个太平洋的通道,他们漂洋过海,很可能是由东南亚到远太平洋,一直来到了南美洲,并且可能就生活在了亚马逊的这样一大块热带雨林里边。

58D3B


因此,我们现在还可以通过DNA去追溯他们和东南亚这样一些小黑人之间的关系。 

 

Part 5


5000多年前的福建沿海地区

 

我们绕地球一圈之后,终于回到了5000多年前的福建沿海地区。

这个时候的福建沿海,它周边分布了非常多用贝壳堆积起来的,像一个小山丘,我们称为贝丘。


5030A


我们现在可以推断,这些应该是当时福建沿海的原始先民食用海鲜后所留下的一些生活垃圾。这些生活垃圾不断堆积,从现在我们考古发掘来看,就变成像这样密密麻麻堆积起来的贝丘遗址。

我们可以看到左边这张图,每一个符号就代表是现在已经发掘出来的比较明确的贝丘遗址。比如说在图三这个位置是在距今5000年到4300年前的福建闽侯的昙石山遗址,这里面就包含了由贝壳堆积成的一系列的贝丘遗址,它的厚度能够达到一米多。我们可以从中去重构当时的沿海生存的人类,他们怎么样生活。


30157


他们已经开始去大量食用海鲜,并且他们把这些生活垃圾堆到自己的家园旁边等等,就可以去推断他们当时的社会生活方式等等。

他们食用海鲜跟我们现在是一样的,但他们当时说的语言可能和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现在说的语言叫做闽南话,他们当时说的语言,我们现在可以推断可能叫做南岛语。这种语言现在是广泛分布在台湾,像台湾少数民族、高山族他们的语言就叫做南岛语。并且南岛语是全世界分布最广的一种语言。我们可以看到它从台湾开始到东南亚,再到整个的远太平洋地区,到处都有南岛语的分布。

关于南岛语人群的来源,我们现在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他是来自中国南方,很可能是经过了中国的福建沿海,然后在5000年前到达了台湾,经过了台湾形成他们特殊的语言即南岛语。南岛语再由台湾沿着海岸线,很可能是乘着独木舟的方式,来到了东南亚,再逐渐迁徙来到了远大洋洲。最近的可能是距今1000多年前,他们才来到了像复活节岛、夏威夷等这样一些远太平洋的小岛屿上面。

这种观点我们就称它为南岛语起源的华南闽台学说。

跟它争锋相对的有另外一种学术观点,叫台湾人的本土起源。比如一些“台独”分子,他们一直在说台湾人是本土起源的;或者说他们宁可承认他们是从马来或印尼北上进入台湾,也不太愿意承认他们是由中国大陆来到台湾的。每当有“台独”分子发出这样的言论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媒体就会引用我们的一些研究成果,来回应他们关于台湾人从哪里来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南岛语族是经过长途跋涉,才由台湾来到远太平洋的,这种困难可想而知。

当时,人类能够非常幸运来到远太平洋,是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历经生命危险,同时可能也是缺水、缺少食物。这样就会造成他们现在的后代(如果去看联合国的统计的话,就会发现这块地方)是全球肥胖指数最高的。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一个假说——节俭基因假说。因为他们的祖先肯定要忍饥挨饿才能够活着,能够来到这样一些岛屿上。他们需要吃一顿饭能一天都不饿,才有可能活下来。如果他们的消化吸收能力不好的话,吃一顿饭马上就饿了,可能在这样一个长途迁徙的过程中就会被淘汰掉了。 

但是消化吸收能力强,在现在我们食物丰富的情况下,就是一个致命的东西,会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等。这也就导致这块地方的人群,肥胖现在已经成了他们一个最大的问题。当时对他们的祖先来讲,是一个有利条件,现在对他们来讲,却成了一个致命的不利条件。 

我们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证据,比如说我们在福建沿海的岛屿——一个叫亮岛的小岛,发掘出来的8000~9000年前的古人类。他来自于母亲的线粒体DNA类型,正好是起到一个连接中国大陆和台湾岛的这样一个作用。他这种类型就像我们追溯DNA家谱一样,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他是大陆上分出的一个类型的分支,同时又产生了非常多新的突变,然后又来到了东南亚和太平洋众多小的岛屿上去。 

这边我用红的颜色来代表这个比例,我们可以看到,直到现在,它的这些后代还广泛地生活在东南亚和远太平洋地区。我们估算它可能是在3000多年前由台湾来到了东南亚。

来到了东南亚之后,就碰到了在4万多年前已经来到这里的尼格利陀人这样一些小黑人。随后,两者发生了遗传学上的混合,他们把他们的语言——南岛语带给了这样一些小黑人,同时把他们的基因也给了他们。 

更有趣的是,我们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还发现了我们这些来自于中国大陆、来自于台湾的人类又重新返回到了非洲。这些证据来自于考古学上的中国的隋到南宋这个时间。公元650年到1200年前,我们在马达加斯加这个时候的一些考古遗址里,就发现有亚洲的水稻和绿豆。我们知道非洲是没有水稻和绿豆的。水稻最早就是在中国的南方,在长江流域被驯化的,它随着刚刚我们提到的南岛语人群的扩张,由中国南方到台湾、到东南亚再到非洲的马达加斯加。 

D406


同时,我们在现在的非洲人群里也可以检测到来自于我们东亚,尤其是来自于台湾的DNA的类型。比如说这里有一种线粒体DNA类型叫做B4a1a1,它的这些突变类型,绝大部分都是分布在东南亚和远太平洋的。同时有一个分支来到了马达加斯加,它毫无疑问可以追溯到来自于东亚的他们一些祖先人群。我们很难想象他们是经过了怎样的风险和波折才能够由亚洲重返到非洲的。

但我们唯一知道的是什么?就是我们人类其实是在不断地前进。我们由30万年前在非洲起源,在5~6万年前走出非洲,到3~4万年前来到了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然后在2万多年前来到了美洲,再到5000多年前由中国南方扩张到东南亚,扩张到远太平洋。


491E2


整个人类的迁徙和演化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是波澜壮阔的,并且我们可以通过这张图上的路线可以看出来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傍海而生、沿海迁徙的。他们在不断地去探索海洋、利用海洋的过程中,也书写了人类一个波澜壮阔的一个迁徙的历史,同时也创造了非常璀璨的文化。 

我们虽然不知道人类的迁徙什么时候可能会在哪里结束,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人类的旅程不会终止,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也不会终止。

好,这是我的报告,感谢大家。 


 

演讲嘉宾:王传超

文字整理:林楚浛

视频制作:李水平




 

C9DE

版权说明: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和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