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海洋体实验室
微信/微博账号:海洋媒体实验室
海洋代言人带你
探索地球上70.8%的海洋世界
本期作者
林喆滢
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海洋与地球学院2018级本科生,海洋生物技术专业
夏天来了,如果说云南人民的最爱莫过于来盘炒菌,那么沿海人民的最爱就是翘着腿坐在大排档里,沐浴着海风,吃着炒螺丝配啤酒。
炒织纹螺 | @Eric今天痛风了吗
人均一手吃螺绝技,从吸螺到牙签挑螺各显神通。大螺吃肉,小螺吃鲜,痛风的危险早就抛到脑后。但在享受鲜美的同时,有位隐藏在食材里的概率施毒鬼才又双叒叕来到了它的主场。
概率施毒鬼才:织纹螺
织纹螺 | 维基百科
织纹螺,也叫麦螺,螺如其名,螺身有短而竖直的白色纹路。白色螺口,尾部尖细,仅有指甲盖大小,炒熟后肉质嫩滑,比一般海螺来的更为鲜甜。
正是这小小一颗,曾屡次造成食物中毒的惨剧。每年的五月至九月是织纹螺中毒的多发季节,近20年来中毒人数已超三百人。
卫生部曾多次发出禁止所有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的公告,呼吁广大人民群众不购买和食用织纹螺。但就在今年的6月,温州又出现三名私自贩卖织纹螺的商贩被刑事处罚的案例,抵挡不住织纹螺诱惑的人还是数不胜数。
宁德警方夜查市场查获的织纹螺 | @宁德晚报
年年有人中毒,年年有人吃,
织纹螺让人们心存侥幸的秘诀是什么?
为什么有些人吃两斤都没事,
有些人吃几颗就中毒?
答案就是——
出类拔萃的概率施毒术!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揭晓织纹螺的两大秘技。
概率施毒术一:
家族庞大,谁是真正的毒螺?
织纹螺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它是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织纹螺科的简称。据统计,中国沿海记录有多达29种织纹螺,且各种织纹螺长相相近,又因形状小巧,就更难以辨别。
各种织纹螺 | @囧Lennon
在这个家族中,有三类织纹螺:
第一类是有毒织纹螺,包括光织纹螺、正织纹螺和节织纹螺,天生带毒,毒性高低各异。
第二类是无毒织纹螺,暂时没有发生过吃这类织纹螺中毒的事件,比如常见的纵肋织纹螺(威海人民也叫它海撒子)。
纵肋织纹螺 | @鲲老师
而第三类可就难以判断它们的毒性了。这类织纹螺大多情况下不带毒,但会季节性带毒,区域性带毒,常见的有红带织纹螺、半褶织纹螺等。以红带织纹螺为例,曾有研究发现,4月和6月的红带织纹螺样品检测到带毒,而其他季节的样品未检测到毒性。
我为各位食客精心准备了常见织纹螺的族谱供大家辨认:
常见织纹螺 | 图源参考文献
概率施毒术二:
食物的罪,与我织纹螺无关
我国沿海常见的织纹螺体内毒素主要是麻痹性贝毒和河豚毒素(TTX),其中河豚毒素被认为是近年来食用织纹螺造成中毒甚至死亡的罪魁祸首。
河豚 | 图虫创意©fxy1223
作为一种神经性毒素,河豚毒素的口服致死量仅在1mg~2mg,且到目前为止没有特效的解救药物,只有采用普通中毒的一些急救方法来促进毒素排泄。一旦发生中毒,轻者恶心、呕吐、腹痛、口唇麻木,重者四肢麻木、肌无力甚至死于呼吸衰竭。如果各位食客吃螺时觉得嘴唇麻了,可别侥幸是吸螺过猛造成的。
织纹螺体内的这两种毒素极可能都是外源性的,并且可以通过食物链积累。也就是说,织纹螺体内的毒素是它吃出来的,而且吃的越多,毒性越强。它不仅会吃带毒的藻类,还会吃带毒的鱼虾及其他海洋生物的尸体,并且偏爱吃带毒的食物。据研究,来源于海洋微生物的河豚毒素对于织纹螺有强烈的诱食作用。
链霉菌(一种能产生TTX的海洋放线菌)| 维基百科
此外,织纹螺的摄食增毒速率高于其降毒速率,它从低毒到高毒仅需3~4个月 ,而从高毒到低毒却需要2~3年。因此,来自某一时间段未污染、未发生赤潮的海域并不能成为织纹螺无毒的绝对判断标准。
总之,织纹螺是否带上了毒?
带上了多少毒?
这谁也说不准。
想要安全品尝织纹螺,就得完美逃过它的两大概率施毒术,才能成功吃到施毒概率为0的织纹螺。为此我总结了多种实用方法供各位食客修炼:
避毒秘籍
1、成为织纹螺鉴种大师,熟练背诵织纹螺族谱。
2、每颗螺食用前均解剖测毒。
3、成为锦鲤,百分百吃到无毒织纹螺。
4、学会和织纹螺聊天,套出它吃过什么。
也许有喜好吃螺的食客也要分享他的避毒小技巧:螺类的“尾巴”,即它的内脏团,往往是毒素累积的主要部位。因此,去除内脏,只吃煮熟的足部可以避免中毒。但这个小技巧在食用织纹螺时真的有用吗?
答案是有用,对比起连内脏都吃,可能可以为大家争取打120的时间。有毒织纹螺的肌肉、食道和内脏均含有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虽然毒性最强的TTX在不同组织中的含量占比存在一定差异,但也在伯仲之间。换句话说,不吃内脏并不是一个避免吃织纹螺中毒的捷径。
当然,与其修炼避毒方法,或者全靠心理暗示大胆下嘴,还有一种最简单最安全的方法:
听国家的,别吃。
参考文献
[1]陈页,张小军,曾军杰,严忠雍,宗靖靖.河豚毒素在半褶织纹螺体内富集和消除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2):97-99+138.
[2]张农,苏捷,刘海新,叶孙忠,李庐峰,蔡立哲.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织纹螺科的种类与毒性[J].生态毒理学报,2009,4(02):289-294.
[3]李爱峰,于仁成,周名江,李钧.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在织纹螺体内的解剖分布初探[J].卫生研究,2008(04):448-451.
[4]骆和东,贾玉珠,朱宝平.固相萃取-超过滤-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织纹螺中的河豚毒素[J].色谱,2007(06):917-921.
[5]于仁成,周名江,李爱峰,张清春,王云峰,李钧,颜天,Michael Quilliam,Bernd Luckas.中国沿海两例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中织纹螺体内毒素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2007(05):801-806.
[6]张农,刘海新,苏捷,李庐峰,阮学余,王小平,高谷智裕,荒川修,野口玉雄.织纹螺及其毒性[J].中国水产,2007(03):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