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9日,由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第六届厦门海洋环境开放科学大会(XMAS-VI)在厦门宾馆如期举行。本届XMAS大会以“多学科融合解决方案服务海洋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结合线下线上参会形式,聚焦世界海洋科学前沿问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并探索其解决方案。
在“北极变化”专题中,针对“北极放大”现象,中山大学胡晓明副教授的报告《北冰洋表面增暖对CO2浓度增加响应的模式间差异性分析》介绍了北冰洋季节性能量传递机制,解释了观测区北极地区升温幅度要大于全球平均升温幅度这一异常现象。
就北大西洋气候变化问题,来自英国国家海洋中心极地研究专家Marilena Oltmanns的报告《区域融冰加速北大西洋淡水循环》介绍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融冰对北大西洋气候的影响。研究发现了区域融冰加速北大西洋淡水循环的现象及其对长期极端天气分布的影响,并指出未来气候变化下北大西洋气候变率进一步增强的潜在风险。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成里京研究员的报告《海洋热含量和比容海平面变化的估算》分享了通过数据订正、质量控制和改进数据格网化方法等手段,对比容海平面有了更稳健的估算。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全球平均海平面高度持续上升,对比容海平面变化的准确估算是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关键所在。
在“碳循环”专题中,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资深研究员Ken Buesseler的报告《探索海洋气候解决方案》回顾了自1993年以来世界范围内海洋铁施肥试验的研究动态以及阶段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与海洋铁施肥(OIF)相关的研究进展及其未来所面临的挑战,为海洋铁施肥与海洋固碳提供新思路。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方富韬博士的报告《长江口海域主要浮游植物种群演替及其对DOM含量的影响》介绍了通过测定不同类型藻华爆发后长江口水体天然溶解有机物(DOM)含量在季节性和空间分布上的变化,阐明了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对DOM含量的影响。
崂山实验室于际民研究员的报告《与多种海洋通风模式相关的千年尺度大气CO2变化》介绍了基于伊比利亚边缘岩芯中底栖有孔虫B/Ca的测量,结合年龄模型,重新定义深海碳酸盐离子和大气CO2千年时间尺度变化之间不同类型的关系,并讨论深海对千年尺度的大气CO2变化的影响。
在“海洋生态”专题中,以海洋缺氧和脱氧为研究重心,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龚红静博士通过报告《气候变化下全球最小含氧带的垂直延伸》指出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观测到全球最小含氧带(OMZ)有明显垂直延伸趋势,未来需要对OMZ作进一步的研究,为海洋生物保护提供科学认识。
以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的数据科学为主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宋洪军的报告《遥感和生态系统建模揭示的季节性浮游植物水华变化:以黄海和北冰洋为例》介绍了黄海不同区域的年际叶绿素浓度峰值在时间和幅值上都有显著差异;对北冰洋海域的观测发现,浮游植物生长与海冰变化也存在区域性差异。结合原位测量,该研究认为该差异是受物理强迫控制导致的水文特性变化的影响,因此在评估边缘海域浮游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时,须考虑到区域上的差异。
本届XMAS会议进程已经过半,接下来将有更多精彩报告,敬请期待。
| 编辑作者:孟靖山 康思静
| 科学指导:李非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