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维多利亚老品牌vic > 正文
维多利亚老品牌vic

南海中部海盆基金委共享航次:逆风扬帆、跨越南北

2023/10/16点击次数:

2023年8月15日,伴随着一声汽笛长鸣,“嘉庚”号缓缓驶离厦门高崎码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2022年度南海中部海盆科学考察实验研究(航次编号:NORC2023-06)”水文生化航段(KK2306)正式启航。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沈渊副教授担任本航次的首席科学家。本航次重点开展南海中部海域水文、大气化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和生态等多学科的重要与典型断面的调查与取样,旨在深入理解南海中部海盆生源要素循环和生物生态系结构功能的空间差异及其关键调控因子,厘清南海中部海盆环流模式、动力过程及大气—水文—生物化学耦合作用机制,同时增进海洋科学研究领域内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促进科研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推动重大科研成果的产出。

1F0C1

KK2306航次科考队员和部分船员合影(陈希荣 摄)

本航次累计航行34天,航程约4404海里,共搭载了2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29名科考人员来自国内7所高校和科研单位。航次搭载项目调查研究内容多元化,聚焦的科学问题既有关联又不尽相同。为最大程度实现各搭载项目的研究目标,航次汇总各组采样需求并整合为四类调查内容,包括水文调查(如南海北部或中部海盆的温、盐、流场等数据获取)、生物地球化学调查(如溶解氧、营养盐和叶绿素等公共基础参数,以及碳酸盐体系、溶解态和颗粒态有机碳、有机氮的浓度组成、稳定同位素信号和海水痕量气体CFCs等数据)、生物生态调查(如微生物丰度、群落结构与功能调查,浮游植物光合色素、浮游植物丰度、初级生产力及群落结构特征、微型浮游动物的多样性及时空分布等)、大气物理化学调查(如低空大气折射率廓线重构、气溶胶沉降对南海细菌群落的影响、大气冰核凝华冻结性能及其理化特征等)。

31484

甲板CTD作业及实验室作业(杨志峰 摄)

本航次CTD采水器下放超过120次,生物拖网总计70余次,自采水120余次。其中仅CTD采水就有诸多参数、方式、瓶数和顺序,多元化的科考任务带来诸多新挑战。多学科、多专业的同步调查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为了解海洋过程提供多方位、更全面的视角。

受超强台风“苏拉”“海葵”等影响,航次第12天后,南海中南部海域海况日趋恶劣。船长和首席据实时海况调整方案,规划“最佳”作业路线,“嘉庚”号开始与台风“赛跑”,争分夺秒地开展各项作业,力争将台风影响最小化,保住南部站位作业需求。在多方努力下,尽管受到台风的影响,为期34天的海上调查共执行52个站位,300余项作业,实际站位执行率超过95%。全体人员风雨同舟,不惧台风,迎战惊涛骇浪!

在海上作业之余,经首席科学家沈渊和探测长王鹏共同召集,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博士生林文组织协调,以“那些关于南海海洋的科学故事”为主题的海上学术论坛于9月15日在“嘉庚”号上顺利举办。论坛涵盖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技术应用三大主题,科考队员们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及航次工作内容,陆续介绍了海洋浮游生物的采样与处理、南海中部海盆瞬态示踪研究、南海细菌有机质示踪、南海深海细菌支链GDGTS指示作用、原位大体积泵和海洋激光雷达应用,以及“嘉庚”号海洋观测数据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等。虽然海况不理想,但科考队员依然保持高度的科研热情,讨论和交流气氛热烈,现场学术氛围十分浓厚。

16AB0

首席科学家沈渊副教授进行航次总结(林冰艳、胡鑫 摄)

与惊鸿一瞥的霞光邂逅,与御风而行的海鸟擦肩,从航次的稳步开展,到避风应变、全力推进,再到扎实收尾阶段,经过34个日夜的奋战,赓续艰苦奋斗的嘉庚精神,KK2306航次顺利完成基金委指南任务,并保质保量地满足了各搭载项目的作业需求。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嘉庚"号船长、全体船员及探测部成员在航次准备、实施及装卸过程中的无私帮助以及所有科考队员的辛勤付出和通力合作,特别鸣谢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科考船运行管理中心岸基工作人员为航次保驾护航。

逆风扬帆、跨越南北,那些在南海中部海盆的日日夜夜将永刻心间。


图:陈希荣、杨志峰、沈渊、林冰艳、胡鑫、王鹏

文:林冰艳、刘涛、李一娴

审核:沈渊、刘志宇、王海黎、董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