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7日, 第一届AI与海洋微生物青年科学家论坛 在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翔安校区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南方科技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所共同承办,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强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侯圣伟助理教授、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董西洋研究员任论坛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教授焦念志致开幕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的10位领域内杰出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约30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近120名师生参与此次论坛。
焦念志院士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探索海洋微生物奥秘、加速海洋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工具。应加强科学研究与人工智能的交互结合,通过前所未有的技术手段实现客观条件所不具备的情景模拟,推进海洋生命科学的认知过程,实现从分子到基因、物质循环到生态活动、环境效应到气候变化的宏观链接。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的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ONCE)就是从微观过程到宏观效应再到气候变化的一个典型范例,AI技术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此次论坛围绕“人工智能在海洋微生物组学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共安排10位专家作学术报告,从生命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大数据、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等前沿学科角度,就人工智能与海洋微生物大数据研究融合、开创数据驱动的海洋微生物学研究新范式等重大科学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郑强教授、南方科技大学侯圣伟助理教授、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董西洋研究员主持学术报告环节。
北京大学朱怀球教授以“环境微生物群落16S扩增引物从头设计——机器学习方法及其应用”为题,介绍了多组学融合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及其应用,强调了模型在提高16S测序效率方面的重要性。复旦大学朱山风教授分享了关于“蛋白质语言模型赋能远程同源检测与蛋白质功能预测”的研究成果,展示了深度学习与大语言模型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巨大潜力。中山大学施莽教授作“基于人工智能模型发现和描述新病毒”的学术报告,聚焦深度学习方法,阐述组学时代对RNA病毒的新发现。同时,华中科技大学宁康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何丁助理教授、中科院上海营养所张国庆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夏立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孙燕妮副教授、南方科技大学侯圣伟助理教授、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王颖教授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其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包括人工智能在新病毒的发现、微生物组暗物质解析、有机分子地球化学意义挖掘等方面的应用。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南方科技大学的6名博士后和研究生章楚雯、王延辉、夏天、王晓蒙、吴俐琳、史文卿就相关主题进行口头汇报。与会专家学就报告中涉及的学科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交流和探讨,共同探索未来海洋微生物学研究的方向与挑战。
论坛期间,组委会向此次报告专家颁发了AI与海洋微生物青年科学家论坛委员聘书,旨在进一步促进专家学者的常态化交流,持续推动学科发展,构建学科交叉共同体,彰显知识融合的协同力量。
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海洋微生物学领域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迈出了重要一步,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奠定坚实基础,有望进一步推动海洋生命科学的跨越式发展,助力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最终服务于我国海洋可持续发展与海洋强国战略。
撰文 | 丛瑜
供图 | 史文卿 张蒙辉
排版 | 王冠菲
审核 | 郑强 侯圣伟 董西洋